金刚经全文网
金刚经全文网
入门须知 佛学常识 在家修行 佛与人生 佛化家庭
主页/ 入门知识/ 文章正文

学佛须苦行 苦行方为道

导读:学佛须苦行 苦行方为道 若欲新出家者,不得便说出家乐,应说出家苦。 ——《僧祇律》 提到“苦行”,总有人会自然地联想到外道、执着和异类,不曾辨析及深究其起源与内涵,常于无意间造下谤法之罪。 实际...
学佛须苦行 苦行方为道

若欲新出家者,不得便说出家乐,应说出家苦。

——《僧祇律》

提到“苦行”,总有人会自然地联想到外道、执着和异类,不曾辨析及深究其起源与内涵,常于无意间造下谤法之罪。

实际上,苦行分为“外道”和“正道”,正道即所谓的佛教“苦行”,它是针对世俗欲乐而言,不过是佛教徒律身摄心的持戒用功修行,是回光返照、了脱生死的必然,是中道之法,离此绝非佛法。

【苦行争议之源起】

“苦行”被贴上外道和异类的标签,当源于佛陀出家后,于雪山的六年苦行。佛于悟道前苦行六年,后舍弃外道之苦,于尼连禅河沐浴,接受牧羊女的乳糜供养,端坐于菩提树下成佛。

此六年中的苦行,被称为外道苦行。故后世有佛门弟子一提“苦行”,常说苦行为无益之苦,佛当年便已舍弃,将其统归为外道。殊不知在佛经中,“苦行”一词,有时是指极端的“外道苦行”,有时又是指修习佛法的“正道苦行”,二者截然不同。

【认清何为外道苦行】

外道苦行,是指以我执“贪求世福天乐”而行的种种无益极端之苦,如裸形无衣、受持牛戒狗戒、事火、卧刺等等,此非佛法。经云:“此苦行为下贱业,至苦至困,凡人所行,非是圣道。”

经中关于“外道苦行”的描述:

◇我六年之中勤苦求道而不克获;或卧荆棘之上;或卧板木铁钉之上,或悬鸟身体远地,两脚在上而头首向地……或日暴火炙;或盛冬坐冰;身体没水……——《增壹阿含经》

◇我今出于五浊恶世,见彼下劣众生诸外道等,着我见者修诸苦行,无明所覆虚妄推求,自苦身心用求解脱。——《方广大庄严经》

◇商人为宝,故入大海;王为国土,兴师相伐;今诸仙人,为生天故,修此苦行。——《过去现在因果经》

◇尔时比丘问婆罗门:“汝今何故举手向日,卧灰土上裸形噉草,昼夜不卧翘足而立,行此苦行为何所求?”婆罗门答曰:“我求国王。”——《大庄严论经》

既然“外道苦行”并非圣道,那佛陀为何还要苦行六年?要知佛早为大觉,从兜率天而下降生,一生皆为示现,怎会徒行无益之事?《大宝积经》云:“如来总说十业因缘,皆是如来方便示现,非是业报。”佛陀的一生,不管成家、出家、苦行、悟道、受谤、病苦等等,皆为方便示现,绝非受报,徒行无益。

【六年苦行为破苦乐两端】

《佛说大方广善巧方便经》云:“六年苦行历诸难事,但为降伏诸外道故;又欲令诸众生起精进故;一麻一麦为所食者,欲令身器得清净故。”

可见佛陀六年苦行,是为了示现降伏外道、令众生精进、令身器清净,并非徒劳无益之为。后世弟子仅以世俗安逸之心认为佛“舍弃了无益的外道苦行”,却无视其中佛陀示行的深深法义。

“降伏外道”,即为示现“求升天世福的邪见极端苦行非解脱法”,如裸形无衣、受持牛戒、事火卧刺等。

“令众生精进”,即为示现“贪图世俗欲乐的放逸懈怠非解脱法”,如放逸六根、任情适意、好吃懒做等。

“令身器清净”,即为示现“贪恋饮食受报粗鄙不净之身非解脱法”,众生皆因淫欲贪食而生死轮回,如贪食美味、吃荤啖腥、一日多餐数数而食等。

所以佛陀示现的修道成佛之路,正是舍弃二边的中道之法。踰城出家、六年苦行,舍离世俗贪欲之乐及邪见极端之苦,“除是二边,趣向于道”。

经中关于“佛成道前为何苦行六年”的描述:

◇善男子,汝今善听,以何缘故,菩萨苦行六年?善男子,非是菩萨宿业余报受此苦也,欲令众生于一切恶业报中能生患心归向菩萨。——《大宝积经》

◇又我所有六年苦行历诸难事,但为降伏诸外道故;又欲令诸众生起精进故;一麻一麦为所食者,欲令身器得清净故。由此因缘于六年中修诸苦行,而非余业所感报应。——《佛说大方广善巧方便经》

◇此如是等诸威仪事,及余无量难行苦行,菩萨为降伏外道故,悉能现同彼苦恶相。菩萨如是于六年中,未尝坏彼一威仪相,示现满足禁戒修行,精进冶鍊菩萨所作,最胜最上坚固不退。如是六年现作诸相,亦非余信解者,更互得见所修禁戒。所有别外修禁戒者,见彼菩萨如是所修,皆悉降伏。——《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》

◇盛年舍欲如弃涕唾,不为世乐之所迷惑,出家修道乐于闲寂,为破邪见六年苦行。——《大般涅槃经》

◇六年苦行为调伏外道,现受饮食随世俗法。——《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》

◇菩萨悲愍末世一切众生,先受乳糜食已方成正觉。何以故?末世众生皆以饮食而为资助,有诸众生求道果者,若无饮食资身,彼不能增进,咸生退屈。若得饮食为资助者皆获安隐,以安隐故,于诸善法而悉记念,乃能增进趣求道果。我欲令彼末世众生如是学,我先受饮食后方进道。——《佛说大方广善巧方便经》

经中关于“弃舍苦乐行于中道”的描述:

◇形在苦者,心则恼乱;身在乐者,情则乐着。是以苦乐,两非道因。譬如钻火,浇之以水,则必无有破暗之照。钻智慧火,亦复如是。有苦乐水,慧光不生,以不生故,不能灭于生死黑障。今者若能弃舍苦乐,行于中道,心则寂定,堪能修彼八正圣道,离于生老病死之患。——《过去现在因果经》

◇出家之人有二种障。何等为二?一者心着欲境而不能离,是下劣人无识凡愚非圣所行,不应道理,非解脱因,非离欲因,非神通因,非成佛因,非涅槃因。二者不正思惟,自苦其身而求出离,过现未来皆受苦报。比丘!汝等当舍如是二边,我今为汝说于中道,汝应谛听常勤修习。——《方广大庄严经》

◇尔时世尊知彼五人心着苦行以为正道,佛便为说离五欲故即为正道,以离行苦行亦为正道,除于二边为说中道。——《大庄严论经》

学佛,是为了脱生死,成就佛道。学佛、学佛,就是学习佛的言行智慧,佛陀教诲示行如何做,学者就应如何去做,如此才可称为学佛修道之人。

佛陀示现了出家、苦行、成道,少欲知足,为四众弟子制定种种戒律,让半座、传心法于头陀苦行的迦叶尊者,教诲后世弟子当清净正命,舍弃贪欲,正道苦行。“剃除须发而为沙门,受道法者,去世资财,乞求取足,日中一食,树下一宿,慎勿再矣。”

【学佛即是正道苦行】

正道苦行,是指佛教徒舍弃诸如好衣、三餐、多眠等世间贪欲,精进办道,修行无我的中道之法。此皆为佛门弟子遵佛教敕,检束身心,刻苦精勤,持戒修行。如经中所言出家苦行、头陀苦行等。另外佛将菩萨为法舍身的行为亦称为苦行。

出家修道,是为脱离五欲之家,破除五盖之障,成就清净无为之法,自然要不同于世俗在家生活,否则吃睡无度,日常做派同于俗人,那又何必出家?又怎敢称修道之人,为人天之尊?《僧祇律》言:“若欲新出家者,不得便说出家乐,应说出家苦。”

经中关于“正道苦行”的描述:

◇汝为沙门,当行苦行摄心不乱,求真谛法令心无我,而于诸法决定了知,尽生死源永断轮转,以趣解脱。——《佛说众许摩诃帝经》

◇信心为种子,苦行为时雨,智慧为时轭,惭愧心为辕,正念自守护,是则善御者。——《杂阿含经》

◇佛告难陀:“汝今不应作如是事,汝今应当乐阿练若,处冢间树下,纳衣乞食。若是我弟姨母所生,应当修行如是等事。”尔时,世尊即说偈言:“我当云何见?难陀乐苦行,如彼阿练若,冢间坐乞食,山林闲静处,舍欲而入定。”——《别译杂阿含经》

◇若有智慧者,苦行摄诸根,弃舍一切务,除如此等人,更无出生死。——《别译杂阿含经》

◇汝等比丘,亦当应着三衣,应坐树下,坐闲静处,应露坐苦行,应着补纳衣,应在冢间,应着弊恶之衣。所以然者,叹说少欲之人。我今教汝等,当如迦叶比丘。——《增一阿含经》

◇我常叹说修苦行,爱乐头陀寂静法,能知诸法不可得,是名清净知足人。——《大宝积经》

◇慈悲为苦行,真实心清净,沐浴以正法,智者所称叹。——《杂阿含经》

◇当舍圣王位,不着五欲境,精勤修苦行,开觉得真实。——《佛所行赞》

◇释迦如来于无量百千万亿阿僧祇劫,难行苦行,发大悲愿……——《大方便佛报恩经》

◇一切众生亦曾为如来父母,如来亦曾为一切众生而作父母。为一切父母故,常修难行苦行,难舍能舍,头目、髓脑、国城、妻子、象马、七珍……——《大方便佛报恩经》

◇善男子!出家菩萨为令众生得成佛故,修精进行,未得成佛福智羸弱,不贪安乐,不造众罪,于昔菩萨行苦行中深生欢喜,翘敬宗仰常无休息,以是因缘,即得名为精进波罗蜜。——《大乘本生心地观经》

◇是故我常勤修如是苦行故,得成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——《大宝积经》

◇我于往昔种种苦行,今得如是无上方便。为汝等故无量劫中舍身手足头目髓脑,是故汝等不应放逸。——《大般涅槃经》

◇见后新学菩萨,有从百里千里来求大乘经律,应如法为说一切苦行,若烧身、烧臂、烧指。若不烧身臂指供养诸佛,非出家菩萨。乃至饿虎、狼、狮子、一切饿鬼,悉应舍身肉手足而供养之。——《梵网经菩萨戒》

◇佛告迦叶:“阿兰若比丘,远离二著,形心清净,行头陀法。行此法者,有十二事:一者在阿兰若处、二者常行乞食、三者次第乞食、四者受一食法、五者节量食、六者中后不得饮浆、七者著弊纳衣、八者但三衣、九者冢间住、十者树下止、十一者露地坐、十二者但坐不卧。”——《佛说十二头陀经》

◇尔时,阿难前白佛言:“世尊,当何名此经,云何奉持?”佛告阿难:“此经名为头陀苦行,亦名离著集诸善本。汝当奉持。”——《佛说十二头陀经》

◇是时,弥勒伸右手指示迦叶,告诸人民:“过去久远释迦文佛弟子,名曰迦叶!今日现在,头陀苦行最为第一。”——《增一阿含经》

◇我常叹说清苦法,欢喜乐行头陀者。推求贪法不可得,名为最上不贪者。——《佛说决定毗尼经》

◇是诸大菩萨,从无数劫来,修习佛智慧,悉是我所化,令发大道心。此等是我子,依止是世界,常行头陀事,志乐于静处,舍大众愦闹,不乐多所说。——《法华经》

◇此头陀行在世者,我法亦当久在于世。设法在世,益增天道,三恶道便减,亦成须陀洹、斯陀含、阿那含三乘之道,皆存于世。诸比丘!所学皆当如迦叶所习。如是,诸比丘!当作是学。——《增一阿含经》

◇若佛子,常应二时头陀,冬夏坐禅,结夏安居。常用杨枝、澡豆、三衣、瓶、钵、坐具、锡杖、香炉、漉水囊、手巾、刀子、火燧、镊子、绳床、经、律、佛像、菩萨形像。而菩萨行头陀时及游方时,行来百里千里,此十八种物常随其身。头陀者从正月十五日至三月十五日,八月十五日至十月十五日。——《梵网经菩萨戒》

◇佛言:其有叹说诸头陀行者,则为叹说我已,所以然者,我恒叹说诸头陀行;其有毁辱诸头陀行者,则为毁辱我已。我今教诸比丘,当如大迦叶所行,无有漏失者。——《增一阿含经》

◇八正道分是菩萨道,所谓:正见,远离邪见;正思惟,正念一切智远离虚妄……正命,安住四圣种成头陀功德,具足净威仪,远离一切恶;正精进,勤修一切菩萨苦行,修佛十力无所罣碍……——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

◇菩萨有四种安隐心。云何为四?若在家时,自财知足,他财不贪;若出家时,依四圣种,行头陀法。是为四。——《大乘四法经》

◇如大迦叶,勤修十二头陀苦行,心无所着厌离世间。如是观者名为正观,若异观者名为邪观。佛告阿难,佛灭度后佛诸弟子,想是法者,思惟是法者,观是法者,当知此人常见诸佛速成大乘,除却十亿劫生死之罪。——《佛说观佛三昧海经》

◇世尊,我等于如来法中,住何等法修何等法,行法之人有何差别?佛言:善哉善哉!迦叶,汝之所问甚善,如泉涌出不可穷尽,所问住修乃至差别,言辞义理所问无滞。佛告迦叶:四圣种是住处,十二头陀名为行处,尽诸有漏名为差别。——《毘尼母经》

◇迦叶白佛言:四圣种十二头陀乃至漏尽解脱,当顶戴奉行若长者若长者子,沐浴香汤以上衣服而自庄饰,更有人来以好花鬘系其顶上。我等亦复如是,顶戴如来所告勅法。——《毘尼母经》

◇佛言长者:出家菩萨应如是学,我以何缘舍业出家?为修慧故勤加精进如救头然,应作是念:我今应住于四圣种乐行头陀。——《大宝积经》

◇出家菩萨常于昼夜如是观察,勿贪世间,受五欲乐,精勤修习未尝暂舍,如去顶石、如救头燃,心常忏悔过去先罪,安住如是四无垢性,一心修行十二头陀,调伏其心,如旃陀罗。如是佛子,是名出家。——《大乘本生心地观经》

妙祥法师关于“苦行”的开示:

【两种苦行】

因为苦啊,有两种:一种是修道的苦。修道的苦就是和世间对比来讲,它不随顺着世间,被人们认为不能享受五欲——五欲不是修道人所为,五欲是堕落的形象,是堕落的标准。还有一种外道苦行,睡冰床、吃狗屎、睡秽地,他以为这样不断地折磨身体而能成道,这是外道苦行。——妙祥法师

【灭除苦因】

这个苦原先就有。原先有是什么原因?是由于我们不知道苦因在哪儿。后来发现了:原来是由贪而来的。由食物来的,由睡觉来的——睡觉也苦,财色名食睡嘛,它们都是苦因。所以我们在这里下功夫:不贪睡;不贪财色;不贪金钱;不贪恋名誉、饮食……这种行为叫什么呢?叫“苦行”。——妙祥法师

【舍贪即苦行】

贪“财色名食睡”,能生出无量苦,那我们就反其道而行之,不去贪。我们进行“止”。比如说睡觉,睡四个小时;饮食呢,就吃一顿饭;钱财不摸了;不接触女人了,等等。用这些行为来止住苦的生起。这种行为叫什么呢?叫“苦行”。由于这种苦行,就产生了甘露。——妙祥法师

【苦集灭道】

身体因劳动觉得苦,以后拼命劳动——他以为拼命劳动就不苦了。不爱劳动,以什么制伏苦?勤奋。不爱干活的苦里没有勤奋,是懒惰在那;知道苦的生起、苦的因,是因为贪着财色名食睡,所以应该用勤奋来对治。原先是懒惰、贪恋带来的苦,这回用勤奋来制止这个苦的因。这种行为就称为“苦行”。——妙祥法师

【解脱之路】

“现在人是否不太适应这种苦行?”不是,现在人更需要这种修行,而且所有的众生,都想找出他的解脱之路。因为现在的人被金钱所困惑、所苦恼,被饮食所苦恼,没有出路。他们很需要这种修行,但是没有找到。如果他们一旦知道这条路,他会生起非常大的欢喜。——妙祥法师

【有益之苦】

有益之苦和无益之苦是有标准的。无益之苦:睡钉床、吃狗屎……这都属于无益之苦。有益的吃苦必须得去做,要不做,你有时连世间人都不如了。在世间为了蝇头小利,甚至有病还得支撑身子去挣钱,养家糊口。我们为了无上法,这么大事情怎能放逸呢?必须得努力。所谓的苦修也就是努力,外苦心不苦。所以我们在戒律上一定要下功夫。——妙祥法师

【外苦心不苦】

这个苦是渐渐消除,就是外苦心不苦。原先是内外一起苦。这回外面好像是苦——(干活)累了,肯定有一种感受,是不是?感受区(受阴)我们还没有去掉呢,所以还要接受一些苦的感受。这会达到什么?外苦心不苦。由于心不苦,逐渐地努力,最后外面也不苦了,解脱了。苦因没了,不就解脱、证果了吗?——妙祥法师

【以苦为乐】

现在有一种人,认为那是无益苦行,因为他怕苦不敢修,为了掩饰自己不能修行,而给它定个名称,叫“无益苦行”,这是不正确的。有意义的修行是应该做的,在有的人认为是“苦行”,在我们认为是一种快乐。因为我们知道,我们日中一食是符合戒律,是佛的规定。——妙祥法师

【持戒苦行】

怎么才能够去降伏贪欲?在贪欲中想成道是不可能的,必须要把贪欲克服住,你才会生起正见,才会与戒律相应。苦修和戒律都是一致的,并不是两个,你想持好戒必须苦修。菩萨戒也讲了,必须先苦修,还要燃指、燃臂供养诸佛,这是行菩萨道对初学的要求。所以必须进行苦修,苦修是正确的。——妙祥法师

【苦行度众】

“以苦行的形象度众生,是否不太适合时代?”比如我们行脚乞食时,很多人听说我们不要钱,突然愣住,他从没有过这种停住的状态,不知所措,像听天方夜谭一样。这世界还有不要钱的?就一个极大反应,特别欢喜。这欢喜不是源于我们不要钱,是源于他心里,从金钱的困惑中解脱出来。——妙祥法师

【苦行甘露】

“信念为种子,苦行为甘露”,所以这个种子能发芽结果。你不去接受,不按照苦行去做,种子就不会发芽,不会结果。所以我们要断除那种被业力驱使的苦,应该把这苦转过来,变成苦行。苦行干吗?心甘情愿去做。去为什么?为种子的生长去起作用。所以我们有了佛法,必须进行苦行,只有苦行才能像甘露一样把种子激活,才能生长。——妙祥法师

【苦行是了苦】

苦是怎么产生的,绝不是打我、骂我所产生,是由于无始劫财色名食睡的贪欲所产生的。所以希望有人用“指使”或其他方法来纠正这个问题。得到这种助缘以后,去忍受,心甘情愿、愉快地接受;或靠自己勤奋努力,最后把这个苦,用苦行了了。这种苦行,已不是原先的苦了,而是了苦的行为。——妙祥法师

【苦行克贪欲】

什么叫苦行?就是断贪图享受这个欲望。我们没有这个功夫——苦行它能把这个贪欲克服住。佛为什么成佛,就是因为这个。宣化上人说,释迦牟尼佛在苦行时候就可以证道了,但是为什么不在那证?就怕末法时候众生怕苦不再修行,所以才到菩提树下来示现证道的。——妙祥法师

【正道苦行】

我们的苦修是为了什么?是去掉自己的贪心。

有时候你光说一说贪心,它去不掉,必须用劳动和其它的东西来改造它,不断地吃苦,不断地去掉它的贪欲。当然苦过多了,它有余苦。释迦牟尼佛因为六年的苦修有余苦,所以喝了牛乳,牛乳就把这余苦给去掉了,达到不苦不乐的目的,所以才能成佛的。——妙祥法师

【苦行方为道】

宣化上人曾讲过:“翻遍大藏经,没有看到一位祖师不进行苦修而成就的。”祖师们都得苦修而成就,何况成佛呢!释迦牟尼佛都是不断地舍身、舍肉、舍骨髓,才成就佛道的,所以说成佛必须不断地破我执。你执着贪吃、贪睡、贪色、贪名、贪利,怎么能成佛?只有去掉这些,才能成佛。——妙祥法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