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刚经全文网
金刚经全文网
罗汉菜 隽永故事 禅是一枝花 小和尚的白粥馆 少林故事
主页/ 禅理故事/ 文章正文

农历二月十九,恭迎观世音菩萨圣诞吉日!

导读:农历二月十九,恭迎观世音菩萨圣诞吉日!今日是农历二月十九,是佛教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的圣诞吉日。观世音菩萨是佛教四大菩萨之一,也是中国最受信众崇敬和信仰的菩萨之一。我国民间素有“家家弥勒佛、户户观...
农历二月十九,恭迎观世音菩萨圣诞吉日!

今日是农历二月十九,是佛教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的圣诞吉日。观世音菩萨是佛教四大菩萨之一,也是中国最受信众崇敬和信仰的菩萨之一。我国民间素有“家家弥勒佛、户户观世音”的说法,在中国汉传佛教寺院里,都供奉的有观世音菩萨,供信众瞻仰和礼拜。

观世音菩萨是慈悲和智慧的象征,以观世音菩萨为主导的大慈大悲精神,被认为是大乘佛教的根本。在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中,浙江的普陀山是观世音菩萨的道场,“不肯去观音”的传奇故事就来自于此。自佛教传入中国以来,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、闻声救度的慈悲形象就深入人心,引导众生进入佛门,闻法得度、脱离苦海。

在佛教里,观世音菩萨其实早已在过去无量劫中修行成佛,号“正法明如来”,但观世音菩萨不忍众生在六道苦海里不断轮回受苦,而选择倒驾慈航,自请降格,成为菩萨,其悲悯众生的慈悲愿力令我们动容。

其实,观世音菩萨与阿弥陀佛也有一定的关系。观世音菩萨与大势至菩萨,都是阿弥陀佛的胁侍菩萨,与阿弥陀佛合称“西方三圣”或“阿弥陀三尊”,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,三者共同接引众生往生极乐净土。

除此之外,阿弥陀佛还是观世音菩萨的老师。据说,观世音菩萨还是人身,在娑婆世界修行的时候,曾经发下大愿,要解脱所有众生出离苦海,若做不到就自愿将自己的身体碎成千片。可当观世音菩萨去实现这个愿力的时候发现,众生实在是太多了,怎么度也度不完,有了懈怠之心,正是这一个念头生起,他的身体开始裂成千片,痛苦难耐。

正当这时,阿弥陀佛经过,救助了观世音菩萨,运用佛力加持,将这千片碎片化成上千只手和眼,帮助观世音菩萨更好救度众生,并教导他要坚持下去,这也就是“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”的由来。

我们到寺院里见到庄严慈悲的观世音菩萨圣像,会发现观世音菩萨总是将阿弥陀佛的圣像顶在头顶上,我们称之为“佛顶顶佛”,这是观世音菩萨为了感念老师阿弥陀佛的恩情,同时也是提醒自己时刻不忘老师教导,救苦救难、永不退转。

佛教里,观世音菩萨有三十三应身,比如有杨枝观音、龙头观音、白衣观音、施药观音、鱼篮观音等等。我们一般见到的观世音菩萨圣像总是端坐莲花台,以柳枝洒甘露的形象出现。其实无论何种形象,我们都不要生分别和执着,这是菩萨为了更好度化众生,而以不同形象示现,是一种善巧方便,大家切不可着相。

有些人很关注观世音菩萨是男身还是女身,这是没有意义和必要的。最早的时候,观世音菩萨是以男身的形象造像的,但传到我国后,因为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、清净柔和的形象更贴近女性,故而后来多以女性形象造像。

菩萨离一切相,无二无分别,本身无性别之分。不论是男身还是女身,都是度化众生的方便法门,随缘应身,寻声救度。民间还有种说法——“男戴观音女戴佛”,这是因为男性多易嗔恨,而观世音菩萨慈悲、柔和,以此教戒众生、改掉恶习。但其实佛教是不主张将佛像以饰品或者护身符贴身佩戴的,会不恭敬。

佛教里与观世音菩萨最相关的经典就是《观世音菩萨普门品》,它属于《妙法莲华经》第二十五品,经中叙述了观世音菩萨救七难、解三毒、应二求、普现三十三种应化身,救苦救难的事迹

。另外,《心经》开篇所说的“观自在菩萨”指的就是观世音菩萨。与观世音菩萨密切相关的咒语主要是《大悲咒》,全称“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”,此咒在佛教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。

我们礼拜观世音菩萨,要充满恭敬和诚心,学习菩萨的慈悲和智慧,更是要发愿向菩萨学习,提醒自己要心存善念,行善积德。佛菩萨不住在寺庙里,而住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。佛门里有句话,“佛在灵山莫远求,灵山只在汝心头”,只要心中有佛菩萨,哪里都是庄严净土。

拜佛菩萨,更是要成为佛菩萨,让自己的心逐渐与佛心相应。不是说外在的世界有哪座寺院哪尊佛菩萨最灵,心外无佛、心外无法,最灵的佛菩萨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。“菩萨畏因,凡夫畏果”,我们看观音菩萨也在拜自己,敬畏因果、救苦救难多,更何况我们这些愚痴的凡夫呢?

“观音菩萨妙难酬,清净庄严累劫修;浩浩红莲安足下,湾湾秋月锁眉头;瓶中甘露常遍洒,手里杨枝不计秋;千处祈求千处应,苦海常作渡人舟;观音大士悉号圆通,十二大愿誓弘深,苦海度迷津;寻声救苦,无刹不现身,南无观世音菩萨摩诃萨(三称)”。

在此殊胜吉日,敬请大家吃素放生、供灯佛前、诵经礼佛、持诸善业、福慧双修、功德无量。祈愿世界和平、人心和善,恶业消除、善根增长,众生皆得福果,见闻随喜、同证菩提。南无阿弥陀佛。南无大慈大悲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。

回向偈:

愿消三障诸烦恼,愿得智慧真明了;

普愿罪障悉消除,世世常行菩萨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