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思己过的个人笔记
初学之士,试于无人之境,独行独卧,仍戒饮酒,日则以丹经常玩,夜则以清净存心。眼前既无境乱,一切妄念悉除,稍有魔障,愈坚其心。外则不令饥渴,内则常加滋补,如此半年一载,待其精气内固,自不思欲。若欲念未除,是精尚不全,更当固之。丹经云:精全者不思欲。真名言也。 士子读书作文辛苦,最宜节欲。盖劳心而不节欲则火动,火动则肾水日耗,水耗而火炽则肺金受害,传变为痨瘵。 薛文清曰:人素羸瘠,乃能兢兢业业,凡酒色伤生之事,皆不敢为,则其寿固可永延矣。如素强壮,乃恃其强壮,恣意伤生之事,则其祸可立待也。而此有岂非命虽在天,而制命在己欤。 阳明先生曰:绝饮酒,薄滋味,则气自清;寡思虑,屏嗜欲,则精自明;定心气,少睡眠,则神自澄。 《宗镜录》云:久种善根深,逢尘尘不侵,不是尘不侵,自是我无心。此正所谓随其心净则佛土净,邪魔不入,欲火潜消,自在逍遥,与虚空等,方是绝欲。世人不知,随起随抑,伤损元和。或又以不泄为还精补脑,神气已去,徒留败滞之物于腰肾,致成奇疾,何其昧哉。 得意之时,事事称心,既无忧虑,每贪安逸,因此恣情色欲,不能自节者多矣。不知今日之得意,皆由从前艰难困苦,深谋远虑而得之。得意而忘失意,已非载福之相。若不能节欲,则精神一散,事业即空,将又要不得意矣。故得意时,不可不节欲。 失意时,忧闷无聊,以色欲自娱者甚多。不知所以失意者,皆因精神恍惚,不及防心思笨拙不及虑,才至机缘阻,事业败而成失意。今既失意,肝木已郁郁极生火,易动欲心。速宜竭力防检,强持硬守,庶可清心寡欲。保养日久,则气血强,精神足,心思灵,而机缘可以复得,事业可以复兴,将又可得意矣。否则始而藉以自娱,继则因以自杀。不但事业无成,而多病身亡,终成失意矣。故失意时,不可不节欲。 心之用也最灵,一两次管束之后,自能渐入规矩,不致走闪。始虽勉强,久则纯熟。总以斩钉截铁为要,此皆清心之大端也。心不清,则少年时难节欲,中年时难断欲,此乃人生第一紧要极大关头,不可不勉强而力行之也。 人有余闲,与其游荡,莫若静看善书,使其耳目身心有所管摄,且知其如何为白业,如何为黑业。始而惧生,既而觉生。譬如慧雨沾洒,顿令心地清凉。果能常看善书,受益不可限量。 泽上有水曰节。满而不溢,中虽悦慕,若险在前,心常恐陷,节之时义大矣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