传说,东汉水平七年的一天夜晚,正在洛阳皇城南宫里熟睡的汉明帝刘庄,忽然做了一个奇怪的梦,梦见了一个身高一丈六尺的金色巨人,披着日月光辉,在他的宫殿上空环绕飞行。刘庄一下子吓醒了。他非常迷信鬼神,不知这梦是凶是吉,于是便召集群臣问梦。大臣们听了刘庄的叙述,个个哑口无言,答对不上。这时候,有个叫傅毅的大臣站了出来,引古论今,侃侃而谈。
傅毅说,周昭王二十四年四月八日,神州山川震动,江河泛滥,当天夜里,西方的天空上又出现了五彩云霓。昭王见了十分惊慌,以为是天降灾难。可是,太史苏由却从容不迫地说:“这种迹像,都是西方诞生大圣人的征兆。据臣占卜,这位大圣所倡导的佛教,要过一千年之后,方能传入我国。”屈指算来,如今离那时不多不少恰恰一千年了。陛下昨夜梦中所见的“金人”,应是当年西方天竺国(即古印度)的得道者,号曰“佛——此梦正是佛法东传我国的先兆!
听了傅毅这番高谈阔论,汉明帝不仅深信不疑,事后,还特地派遣郎中蔡愔和博士弟子秦景等十二人,前往西方寻求佛法。
蔡愔、秦景一行拜别刘庄,离开洛阳,踏上了西行的漫长道路。他们一路上穿过一望无际的沙漠,踏越荒无人烟的戈壁,餐风饮露,艰难跋涉,一年后,终于来到了大月氏国(今中亚阿富汗一带)。这里佛寺林立,宝塔到处可见,佛教早已广泛传播。于是,他们便停止西进,开始在那里搜集佛教经籍和佛的画像。在大月氏逗留期间,他们又结识了两位正在当地传道的天竺僧人:竺法兰和摄摩腾。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之后,蔡愔等人就邀请两位天竺僧人到东土传教,他们也欣然答应了。于是,蔡情、秦景就开始收拾行装,把一大堆用竹简抄录的佛经和搜集到的一批佛像集中起来,用一匹白马驮上,便和两位天竺僧人离开大月氏,启程东归。
永平九年,蔡惰、秦景一行历尽千辛万苦,终于又回到了京城洛阳。
汉明帝刘庄十分高兴,在南宫殿堂接见了两位天竺僧人,并向他们询问了佛法要旨以及流传情况。接见以后,又特意将他们安排在鸿胪寺(当时的外交官署)住,专门从事梵文佛经的翻译工作。第二年,刘庄又根据他们二人的建议,在洛阳雍门(洛阳西门有三,中为雍门)外三里,御道北面,按照古天竺的建筑样式,起造僧院。两年后,僧院建成,为纪念白马驮经,取名白马寺。
从那时起,原来用作官署之称的“寺”(如鸿胪寺、大理寺等),也就开始成为一般僧院的泛称了。
蔡惜等人取回的佛经,名叫《四十二章经》,也就是佛教传入我国后的第一部经卷。刘庄十分珍惜这些经卷,把它们存放在兰台石室(犹如现在的国家图书馆、档案馆)中,带回来的那些佛像,刘庄又拿去张挂在显节陵(为刘庄生前建成的寿陵)中的殿堂上。
竺法兰和摄摩腾搬进了白马寺的清凉台上,常年在那里翻译佛经,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。现在,白马寺山门里边的东西两侧,有两座馒头般的青冢,就是两位天竺僧人长眠的地方。